您当前位置:星火传承 - 委员

程登榜

时间:2025-01-13来源: 国医名师网

浅议中医对原发性高血压的认知

民间中医    程登榜

 

西医诊断的原发性高血压,就是中医诊断的眩晕。

中医对原发性高血压(眩晕)的认知

名医朱丹溪(1281——1358)在《丹溪心法头眩篇》中指出:“此病痰多者多,无痰不作眩”。还有“百病皆因痰作祟”之说。“痰多者多”是说原发性高血压(眩晕)多数是痰在作祟。有这些定论,能拿出证据吗?现在还真有证据。请看下面的截图(来源于网络),放血之后,

image.png 

《健康人生美好》的观点是:“痰在四肢阻滞四肢的气机和经络,出现肢体麻木。”《药自学》

则认为痰湿停留在经络则肢体麻木,屈伸不利。总之痰能使肢体麻木。本文引用上述观点的目的是想证明痰湿在经络能产生高血压。并且中医在高血压分类中就有“痰湿中阻型”。痰是怎样使血压升高的呢?

痰在脏腑能使血压升高  怎样回答这个问题,才能让普通百姓都能接受呢。笔者的拙见是:从身边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有关科学的日用器具说起。例如喷雾器为什么能喷雾?水为什么能自动喷到农田里灌溉庄稼?下面分别探讨之。  

喷雾器的组成及各构件的作用:喷雾器由外壳、打气筒、喷管、开关、喷嘴组成。外壳用来容纳溶质,打气筒负责向喷雾器外壳内注入高压空气,喷管喷嘴负责对外喷雾。

喷雾器的工作原理  喷雾器为什么能喷出雾?在封闭的喷雾器内不注入高压空气,在开关未打开之前,其内外是隔绝的,即使内外相通也不会对外喷雾,因为喷雾器内外的大气压相等。要想对外喷雾,必要的条件是:对其内连续注入高压空气,喷雾器内部的压力会逐渐升高,达到一定程度时,打开喷雾器开关,喷雾器就会对外喷雾。

喷雾器与人体的关系人的肌肤相当于喷雾器的外壳,血液(中医称为气血,下同)相当于喷雾器内的溶质,喷管喷嘴相当于人体的血管(脉管)。两者的差别在于:压缩喷雾器的外壳通常由硬物质制成,人体肌肉肌肤是软组织。如果把制作喷雾器外壳的材质换成形状相同且有弹性的软物质,如橡胶之类的,这样喷雾器的部分性能与人的某些功能类似。向喷雾器内可以反复注入压缩空气。人体内是不能注入空气的,但是人的脏器内是可以反复产生痰湿的,若无出路,只能在体内储存,类似于向喷雾器内注入压缩空气,于是体内的血压便升高。脏腑内的痰湿能使血压升高,同理脑窍里如果有痰湿血压也会升高,如颅压增高。

痰湿在经络也能使血压升高

经脉、络脉里有一定体积的痰湿存在,其表现是肢体麻木。它也会使血压升高。它是怎样导致血压升高的呢?因为痰湿粘腻易粘附在血管(脉管)上,堵塞血管(脉管),血管(脉管)一旦被堵塞,人体这个容器的容量就减小了,血液(气血)又保持不变,所以血压会升高。人有十二经十四脉还有络脉,类似于农民喷灌浇地使用的输水管与喷水管

喷灌的工作原理:喷灌设备有:潜水泵,输水管及喷水带。潜水泵在电动机的驱动下,泵体内空气被动旋转,其转速会越来越大,泵体内的压强会越来越小,泵内外气压差迅速增大,在大气压的作用下,水会连续自动进入泵体内,最终被输送到输水管,再送到各喷水管内。水在喷水管内对管壁有压力,有压力就会产生反作用力,水是在反作用力的推动下,自动喷到农田里的。

影响喷水管内压力的因素:输水管里的水里会含有泥沙或极少量的杂草,很容易将喷水管的喷水孔堵塞,堵塞的喷孔多了,喷水管内的压力就会增加,导致其它的喷水孔把水喷的更远。从理论上讲,就是堵塞的喷水孔不多,管内压力也会增高,只是不容易被发现而已。如果泥沙沉淀于管壁,管壁变厚,管径变小,在进水量不变的条件下,同样会导致喷水管内的水对管壁压力增高。水管遇冷会收缩,管内的压力会增高。某水管淤堵时,别的水管内水的压力也会增高,原因是输入的水量没有减少,喷出的水量减少了。

水是流体,血液也是流体,它们具有流动性及热胀冷缩的特点。痰湿由津液生成,也有流动性(块状痰除外),它可以随着血液(气血)运行可以上到丹鼎下至涌泉。水管(脉管)同样也有热胀冷缩的特点。天气变冷,水管会收缩,血管(脉管)也是如此。人的血管(脉管)受运动的影响,也会产生与喷水管类似的情况,既血压突然升高,或因天气转冷,血管(脉管)变细,血压也会升高;或因血管(脉管)壁有杂质沉积,管壁增厚也会使血压升高。

应对措施:用《耳压祛痰疗法》或《耳穴贴膏疗法》祛痰。

病例介绍

1、王某东,男,77岁,汉族,退休职工。患高血压40多年,长期服用降压药,血压仍维持在165/87mmHg左右。半身麻37年,麻处体温凉,舌根部苔黄厚腻,阻塞鼻音。曾就医多家知名医院,也曾在某省级中医院住院治疗,效果欠佳。

20221020采用耳穴调理,到2023530止(春节期间停止20天),经过吐痰,黄腻舌苔无,体温恢复正常,麻基本痊愈。血压维持在135/86mmHg左右。

2、马某中,男,61岁,农民,汉族。中风后遗症患者,血压高,长期服用降压药仍维持在170/91mmHg左右,肝区闷,半身木,木处体温凉,阻塞鼻音,舌苔白厚腻。

耳穴调理两个月后,吐出大量浓痰,体温恢复正常,半身木痊愈,肝区闷已无,白腻舌苔已无,血压降至133/82mmHg

本观点不一定正确,仅供参考,不足之处敬请指教。


热点内容

第三届国医名师

“2024基层卫生

第三届国医名师

“2024年基层卫

关于举办“2024

第十二届中医经

主办:北京益生堂医学研究院 北京国医融媒体联盟

合作单位:央地(北京)文化传媒有限公司

运营维护:国医融媒体运营发展中心 北京央地传媒

工业和信息化部ICP备案号:京ICP备13035885号-8